1 1 1 1 1 1 1 1 1 1
新闻
中心
222022-08
222022-08

(计算万物 湘约未来)计算赋能 助推湖南经济高……

湖南卫视新闻联播 2020-10-27 21:47 发表于湖南

222022-08

智慧“黑科技”云集世界计算机大会

中国日报11月3日长沙讯

大会介绍SUMMARY

主题:计算万物•湘约未来——计算产业新动能

时间:2020年11月3日-4日

地点: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本届大会以“计算万物•湘约未来——计算产业新动能”为主题,设置开幕式暨主论坛、5场专题论坛、产业对接会、2场名家讲堂、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邀请1位图灵奖获得者、17位中外院士、数十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围绕创新创造与生态构建、计算芯片与平台能力、网络安全与可信计算、工业互联与制造生态、5G视界与应用生态、先进计算与跨界赋能、未来计算与产业变革等主题开展多层次高水平研讨交流,国内外210家企业及行业精英累计超过1500人次参加了大会各项活动,打造了一场“行业领先、世界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计算产业年度盛会。



日程PROGRAMME
嘉宾介绍GUESTS
杨学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院长
张冬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廖湘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 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Alan Kay 图灵奖获得者、美国计算机科学家
侯金龙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云与计算BG总裁
刘 伟 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研发集团总经理
齐向东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
陈世卿 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研究员
沈昌祥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伯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高级顾问
丁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梅 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桂卫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
张大鹏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
凌晓峰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计算机学院杰出教授
郑纬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金双根 欧洲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测院院长
精彩回顾WONDERFUL REVIEW
主持人

杨学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院长

破解智能需要从计算机控制、通信、生命科学与技术,以及数学、物理学等诸多学科交叉融合,从本质上反思重大基础问题和思维方式,找到思维定势的突破口。一是讨论计算与思维;二是讨论技术与规律;三是讨论目标与起步;四是为未来的发展提点设想以及如何实施的突破口。
主持人

张冬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对中国电子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中国电子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主动把握产业变革的趋势,大力推进全方位超常规创新,创建自主计算机生态体系,取得了三点突破:一是创新构建新的自主计算机底座;二是创新构建新的立体安全体系;三是创新打造新的自主生态体系。
主持人

廖湘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开源及敏捷芯片开发的要素,包括开源的CPU、开放的指令集、开放的处理器核心,要有开源EDA工具可支持敏捷开发。我们认为通过敏捷的芯片开发,降低芯片设计成本成本,降低开发周期,加速硬件开发,加快产品迭代,整体降低设计门槛,缩短从应用创意到芯片的时间将是未来的趋势。
主持人

高 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正步入智能时代,计算产业和计算技术再次迎来黄金发展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计算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二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更强大、更高效的计算能力。三是先进计算技术方兴未艾。可以说,计算力是智能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未来,谁掌握领先的计算力,谁就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导权。
主持人

Alan Kay(艾伦·凯)

图灵奖获得者、美国计算机科学家

一种文化的世界观,就是这种文化的信仰,它不一定是真的,但它构成了观点的一部分,我们认为真实的事情可能只是信仰,这种想法是思维取得进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思维进步的方法上,了解这点的最佳方式是通过学校和教育,然后就有了丰富的想法。我说的丰富是指超越吃睡住的事情,如艺术、爱、音乐和思想等,今天大多数人过分关注生计,我们可以通过更努力地去做其他事情来维持生计。
主持人

侯金龙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云与计算BG总裁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数字经济的背后就是算力。数字经济的基础就是链接和计算,5G是代表了链接技术,而云和AI代表了计算技术,行业的应用是释放链接和计算的关键。5G、云、AI、计算、行业应用这五种技术也是五大机会,如何与行业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关键在于找到可以落地的场景,对准深算系统中的痛点与行业知识的结合,快速地创造价值。
主持人

刘 伟

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研发集团总经理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我们要脱实向虚,并不是我们要把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在一个虚拟经济里面,恰恰相反,今天我们要讲的数字转型,就是要用数字技术能够转型传统产业,使我们的传统产业发展得更好,生产效率更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今天讲的数字化转型更像是数学里面讲的空间变化,通过空间变化来转换性思路,转换看问题的角度,从而能够在新的空间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主持人

齐向东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计算力、网络,都必须是以安全为前提的。没有网络安全,就如同木桶没有底板一样。用内生安全加固数字化时代的底板,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网络边界防护的体系。内生安全框架是奇安信集团经过两年时间,针对5G和数字化时代的场景研发出来的,能够跟信息化的各种各样的框架相匹配的一套安全体系。内生安全框架落地有三个关键的重点,一是盘家底;二是建系统;三是跑得赢。
主持人

陈世卿

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在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文创、智能制造等领域,以超算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带来的前沿创新。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助力脑机融合领域的发展,将会产生新的生态、新的科学,也会因此在很多领域如医疗、教育、互联网等领域产生很多新的应用场景。
主持人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研究员

在芯片领域特别是高端芯片,我国存在短板。我国芯片产业可借鉴开源软件的经验,RISC-V完全开源免费,也非常适合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发展RISC-V开源芯片架构是一个机会,希望RISC-V能成为中国有足够话语权的体系架构。
主持人

沈昌祥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们要按照法律制度建设主动免疫的新的防护体系,形成自己主动创新的安全可信体系,按照主动免疫可信计算3.0落实等级保护2.0,构建安全保护体系,为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作出贡献。
主持人

李伯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高级顾问

智慧工业互联网将具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特征、新内容,以及新目标”,服务于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云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慧工业互联网对我国制造业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快实现中国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主持人

丁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

“超高清”作为5G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在模拟和标清时代,是自前向后驱动,由内容端创造需求,建立传输体制,带动终端产业发展。而在数字和高清时代,自是自后向前驱动,由消费电子终端CRT转变为FPD,推动建立新的传输体制和内容供应。目前,我国在终端呈现、内容服务等环节综合实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4K/8K超高清市场。
主持人

梅 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操作系统发展存在周期律,每20年会出现一次跨越式发展机遇。目前,操作系统已经从主机操作系统发展到PC操作系统,再发展到移动操作系统。在新的20年,可能将发展到面向物联网的节点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演化是在扩展和泛化的,当前演化为互联网“操作系统”,包括“智慧城市”操作系统、面向家庭的操作系统,以及云操作系统、机器人操作系统、Web操作系统等其他新型操作系统。
主持人

桂卫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途径。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需要思考几点问题:首先是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问题。工业运行优化软件是我国亟需突破的“卡脖子”问题。其次是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问题。最后是工业互联网带来模式变革的问题。
主持人

张大鹏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

通过生物特征识别进行身份核验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产值每年递增。然而,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指纹、人脸、虹膜识别方式实际上存在一些问题,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张大鹏院士团队探索了生物特征识别研究的新的三个方向:一是通过掌纹识别进行身份核验。二是将生物特征识别与中医相结合。三是进行人脸美学研究。
主持人

凌晓峰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计算机学院杰出教授

人工智能系统总是有一个定义非常清晰的目标,人工智能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算法优化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短期、中期、长期的,可以是各个方面的组合。人类生活也是同样,必须首先拥有一个目标,然后需要努力工作,以最优的策略实现这个目标,进而提升生活的质量。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要充分用好,不要惧怕。人工智能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人类决策做支撑。
主持人

郑纬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当前AI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图像检测和视频检索、博弈决策、自然语言处理三个类别。其中,自然语言处理需要很强的算力,需要很大的计算机器。参数越多,效果越好,计算量就越大。下一代AI的发展需要大规模AI算力基础设备来支持这一迫切需求。公众需要一个简单的指标来明确哪套系统的AI算力更强,以及整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同时,好的指标可以引领领域的健康发展。
主持人

金双根

欧洲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测院院长

现在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时,数字化和技术能力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危机和挑战的同时,也带了新机遇,尤其是在推动新基建发展方面的机遇。我们应该加强产学研多方协同,构建时空大脑,推进超级计算机等新型基础设施在时空信息领域的应用,共同聚焦基础研究和软件研发,推进领域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引领世界时空信息领域智能化发展,服务政府决策,推动社会发展。
图片集锦PHOTO GALLERY
1 1 1 1 1 1 1 1 1 1 1

版权所有 世界计算大会组委会